「虎媽」不是「中國式教育」的代表

補習 上門補習 補習介紹





「虎媽」不是「中國式教育」的代表

補習-「虎媽」不是「中國式教育」的代表


補習介紹

「虎媽」的那些「鐵律」,相當多一部分在很多中國家長看來也是不能接受的。「虎媽」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國媽媽」,「虎媽教學模式」也遠不能和「中國式教學模式」畫等號。

一本《虎媽戰歌》讓中西教育模式孰優孰劣的話題,再次成為熱議話題,為「虎媽式中式教育」叫好者有之,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摧殘孩子個性、主張教育模式應該「西化」者也不少,還有人則從「歐美人才危機」、「中國崛起」等很宏觀的角度去品頭論足。不論哪一種觀點,支持者都是既有華人,也有洋人。

看到「虎媽」蔡美兒的事跡,不由地想起加拿大轟動一時的「麥克琳事件」。

去年11月,加拿大知名的雜誌《麥克琳》曾刊出文章,稱加拿大大學過於「亞洲化」,女皇、西部、麥吉爾等名牌大學裡充斥著「過多的亞裔學生」,並借一些受訪者之口,稱這些亞裔學生的家長「威逼利誘子女非進名牌大學不可」,說亞裔學生是「靠成為分數機器進入名校」,然後「放棄社會活動和交際死讀書」,在學校裡名列前茅。這話題不但讓許多社團、名人和媒體捲入其中,連加拿大聯邦部長也參與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麥克琳》指責中國學生「太用功」、「分數機器」和「放棄社交」等,許多洋人中的名流為中國學生辯護,如多倫多大學校長和約克大學教授先後公開表示,《麥克琳》的指責有「種族歧視」之嫌,亞裔家長有權選擇子女教育方式,而聯邦移民部長肯尼則認為,對某個族裔學生太多或太少品頭論足很不合適,亞裔學生勤奮好讀,所以升學更多,這是很正常的,「難道成績好升學機會就高也有錯嗎」?

不難看出,過於執著地將中西教育模式對立起來,非黑即白,捨此即彼,是既不符合事實,也並不恰當。

說「不符合事實」,是因為中西方教育模式,本就沒有如此分明的畛域。都說中式教育主張灌輸,但平民教育始祖孔子就強調「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這分明是啟髮式教育、快樂式教育的理論;都說西式教育主張個性、快樂,但在諸如本國歷史、價值觀等科目上,各國幾無例外地採用「灌輸」法。

不僅如此,中西方教育模式早已互相借鑒和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中國,許多家長也開始借鑒西方教育模式優點,主張啟髮式教學,並尊重子女個性和意願;同樣,許多西方家庭也借鑒中式教學方法,對子女基礎學習抓得較緊,加拿大一些省份出現各種形式的中學「重點班」,也被認為是向東方教育模式的一種學習和借鑒。

至於「虎媽教學模式」,或許對她的孩子有效,但不意味著對每個孩子都有效。「虎媽」的那些「鐵律」,相當多一部分在很多中國家長看來也是不能接受的。「虎媽」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國媽媽」,「虎媽教學模式」也遠不能和「中國式教學模式」畫等號。

「虎媽」之所以在美國反響強烈,或是因為美國人雖習慣於「啟髮式教育」對待孩子,美國社會卻也習慣於「灌輸式教育」對待異國文化,而對疑似來自一個突然崛起大國的「異端教育模式」感到本能警惕,對其得失過度敏感;而《麥克琳》的爭議之所以在加拿大變得陣線混沌,則可能是因為這個「調色板國家」原本就以兼收並蓄、博采眾長見稱。

陶短房(學者)

上門補習 | 補習介紹


補習 上門補習 補習介紹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