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新田科技城環評司法覆核裁決

對於高等法院今日頒布裁決,拒絕新田科技城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司法覆核更換申請人的申請,同時撤銷原有司法覆核個案,政府表示歡迎。

 

發展局表示,司法覆核已告一段落,為新田科技城發展消除不確定性。政府會繼續全力推展這個北部都會區旗艦項目,全速提供創科用地,為香港增強經濟發展動能,並使新田科技城成為集產業發展、生態保育和宜居環境於一身的現代化新發展區。

 

環境保護署重申,該署一直按《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及條例下的《技術備忘錄》嚴格審視所有環評報告。署方會繼續嚴格執行法定環評程序,確保環評報告符合所有法定標準和要求,才會作出批准。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歡迎新田科技城環評司法覆核裁決〉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提供指引 鼓勵企業減少包裝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撰文表示,市場上的包裝五花八門,強行制定包裝準則只會為各行業製造困難,當局因此先嘗試為部分行業提供減少包裝指引,並通過約章形式鼓勵企業減少包裝,藉此累積經驗,讓政府和行業更能掌握如何進一步減少包裝。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4月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本屆政府力推源頭減廢及擴大回收網絡,成功扭轉廢物棄置量不斷上升的趨勢,都市固體廢物每日平均棄置量自2021年起連續三年持續下降,由2021年平均每日11,358公噸減至去年平均每日10,510公噸,較2023年減少了3.4%,較2021年更減少共7.5%。

 

「綠在區區」去年收到的回收物為41,800公噸,較2023年上升近60%,去年的到訪人次亦大幅上升至約1,270萬,比2023年增加約80%。「綠在區區」的公共回收物收集點數目更已在今年第一季大幅增加至超過800個。

 

上述的數字顯示我們積極推動回收的成效。然而,我們亦沒有忽略源頭減廢。經常有意見認為現時很多產品都出現過度包裝的情況,為鼓勵企業重新檢視及減少使用包裝,環保署剛於3月31日推出了《減少使用包裝約章》,推動在商業活動中建立減廢文化。

 

目前已有102家本地及跨國企業簽署了約章,承諾實行包裝減量。這些企業涵蓋不同界別,包括超級市場及雜貨店、物流業、電子商貿業、酒店及旅遊業、電子產品及電器業、飲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進口業及其他涉及使用包裝物料的行業,名單已上載減廢回收網站

 

簽署約章的企業和機構承諾:

(一) 向環保署提交年度包裝物料總使用量;

(二) 採取措施減少包裝或選用可持續包裝方案;及

(三) 鼓勵供應商、業務夥伴及客戶減少包裝物料並改善包裝管理。

 

包裝在供應鏈中對產品保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許多包裝物料僅使用一次或有限次數後便被棄置。約章的目的是鼓勵企業重新檢視包裝設計以減少不必要的物料使用,提高包裝的可回收性和重用性,並探索創新解決方案。

 

簽署約章的企業除了自身採取減少包裝的措施及方案外,亦會鼓勵上下游供應商、業務夥伴和客戶減少包裝物料。這不僅能促進企業連同夥伴減少包裝廢物,亦能幫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環保署會為參加企業提供包裝減量建議,並協助準備包裝相關數據,以符合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中有關產品包裝的披露要求。由於ESG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約章對工商業界而言有一定吸引力。

 

近年網購盛行,電子商貿平台的商品需要經過不同的物流公司或派送網絡,為確保商品在運輸過程中免受損壞,往往涉及額外的包裝工序而可能導致過度包裝。儘管大部份包裝物料如紙和塑膠可透過現有回收系統收集作循環再造,但仍有不少包裝物料會被棄置。我們樂見企業積極回應約章,探索解決方案改善包裝管理。

 

有參與約章的電商平台表示,將以蜂窩包裝紙取代塑料包裝材料,以及採用合適尺寸的包裝設計,避免過度包裝;也有參加約章的飲品製造商表示會減少使用一次性包裝,並會重新設計可回收且具回收價值的包裝。有進口商會以雙面/熱熔膠帶取代普通塑膠膠帶密封電子商務包裝盒,從而減少塑膠消耗,並在運輸過程採用紙質包裝取代塑膠包裝;亦有貿易商提出減少店內取貨包裝的尺寸,並會在部分物流營運程序中,改用可循環使用的物料取代即棄膠膜等。

 

約章甫推出便有102家企業簽署,但這只是一個開始,環保署的團隊會繼續接觸不同界別的企業,鼓勵他們參與約章,共同推動減少包裝廢物。

 

在宣傳約章方面,環保署為約章設計了一個標誌及以「包少啲」(Wrap It Light)為口號,我們鼓勵簽署約章企業在旗下的店舖/處所張貼環保署提供的標貼,讓公眾知悉相關店鋪/處所是約章的簽署機構。

 

有意見認為約章的約束力有限,立法規管會更有效。其實市場上的包裝五花八門,目的、形式和物料都大不相同,並不容易以立法方式統一起來。強行制定包裝準則,只會為各行業製造困難。所以我們的計劃是先嘗試為一些行業提供減少包裝指引,鼓勵行業設法減少包裝,藉此積累經驗,讓政府和行業更能掌握如何進一步減少包裝。

 

環保署現時已為八個特定行業制定《減少包裝及包裝管理實用指引》,為業界提供實用建議,並透過推動《減少使用包裝約章》,推動在商業活動的減廢文化。

 

除了鼓勵企業減少包裝,市民可以嘗試保留並重用包裝物料。一些網購平台或實體店亦有回收服務,收集塑膠包裝物料(如氣泡包裝紙、充氣防撞袋及膠袋),並交由「綠在區區」處理。此外,消費者也可多選購有補充裝的產品,例如個人清潔和護膚用品的補充裝,不僅能減少包裝廢物,更有助於節省開支。

 

我也在此告訴大家,「綠在區區」的禮物換領方式與時並進,開始逐步電子化。自去年2月起,環保署擴展了電子積分兌換選項,市民可以將「綠綠賞」積分轉換為更多元化的電子積分獎賞,包括免費港鐵車票、本地生態遊等。去年底更開始與電子獎賞平台「易賞錢」合作,可以用「綠綠賞」積分兌換「易賞錢」電子積分,於全港超過500間超級市場及零售商店自由換取所需的禮品,讓「綠綠賞」更生活化和貼近市民的日常生活。各位朋友快些試試!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提供指引 鼓勵企業減少包裝〉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因應黃金周優化東壩郊遊配套

因應5月1日至5日內地勞動節黃金周期間預計有較多遊人前往萬宜水庫東壩一帶郊遊,政府會採取多項優化措施,包括加强專線小巴服務,便利遊人到東壩一帶郊遊。

 

政府表示,留意到近期周末和清明節假期期間,有較多遊人前往東壩。其中,於上午乘搭的士前往東壩的遊人較多,令西貢萬宜路交通十分擠塞,導致由北潭涌開往東壩的專線小巴第9A號線的行車時間大幅延長。

 

現時,該條來往北潭涌至萬宜水庫東壩的專線小巴線路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北潭涌開出的服務時間為上午9時30至下午6時40分,東壩開出的服務時間則為上午10時至晚上7時,班次為15至20分鐘一班。

  

優化安排下,經運輸署與有關營辦商協調,專線小巴第9A號線會因應乘客量加強服務。此外,營辦商會於黃金周期間的平日,即5月2日,以試辦形式提供服務。運輸署和漁農自然護理署也會優化乘客候車安排。

 

因應前往東壩一帶道路的交通情況,運輸署會在有關道路交通非常繁忙時,透過不同媒體發出提示信息,方便市民妥善規劃行程;並會在漁護署北潭涌關閘前方合適的位置設置信息顯示屏,發布通往東壩一帶的道路交通情況。

 

水務署已安排承建商在西貢萬宜路個別位置進行臨時改善工程,以方便來往車輛通過或避車,工程大致完成。

 

漁護署又會加派人員巡邏東壩一帶郊野公園範圍,提醒遊人注意行山安全等,並按需要加強清潔服務。該署也會連同旅遊事務署和旅遊發展局,加強向旅客推廣香港郊野公園的其他行山路線和宣傳相關郊遊守則。

 

警方則會調派軍裝人員於遊人抵達及離開東壩的高峰時段,在策略性位置指揮交通,協助疏導人流,同時按行動優次採取相應宣傳和執法行動,繼續打擊的士司機違法行為。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因應黃金周優化東壩郊遊配套〉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醫療輔助隊舉行開放日

為響應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並慶祝醫療輔助隊成立75周年,醫療輔助隊今日舉行開放日,讓市民認識部隊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同時加深他們對部隊日常工作及服務的了解。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出席活動並致辭。

 

盧寵茂表示,醫療輔助隊提供各類服務,包括在新冠疫情期間參與抗疫工作,而在流感季節,部隊派員到醫院協助醫護人員,以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醫療輔助隊的恆常工作還包括在大型公眾活動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急救服務、於假期派員到郊野公園及單車徑值勤等。

 

此外,醫療輔助隊訓練有素,有能力隨時應對生物安全、核安全等涉及國家安全風險及突發事件的挑戰。他感謝醫療輔助隊隊員堅守崗位、盡心盡力,守護市民的安全與健康。

 

開放日活動包括攤位遊戲、醫療講座、健康篩查、研討會和急救車輛展示,讓市民接收更多健康資訊及認識不同醫療專業的發展。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醫療輔助隊舉行開放日〉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陳美寶:海事之路變革求新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海事處近年積極求變,讓這個百多年以來負責香港港口運作、全港水域安全及管理香港船舶註冊的部門換代更新。部門早前推出本地船隻電子證書及驗證系統服務,大幅縮短人手輸入驗船報告及發出證書的時間,船主即日可獲發電子證書。

 

港口業務方面,香港註冊船舶總噸位排名全球第四,港口滯留率只有0.69%,與全球平均港口滯留率3.3%相比屬極低水平;即使國際航運前景出現不明朗因素,當局會繼續與業界攜手,積極打拼,探討應對方案。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4月2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我在過去三個月分別到訪民航處運輸署路政署,而探訪最後一站來到了運輸及物流局四個轄下部門中歷史最悠久的海事處。天然深水港是香港的重要資產,海事處的前身早於19世紀已經成立,足證船舶服務自開埠以來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海事處同事近年積極求變,讓這個百多年以來負責香港港口運作、全港水域安全及管理香港船舶註冊的部門換代更新,go smart、go green。

 

服務數碼化  緊扣國際標準

 

海運屬傳統行業,過往由驗船督察手動檢索、影印船舶圖紙,到完成驗船至發出紙本驗船證書均以紙本為主,大約需要17個工作小時。即使驗船結果令人滿意,船東仍需等到翌日才能到海事處領取船舶證書。海事處去年7月推出了本地船隻電子證書及驗證系統服務,大幅縮短人手輸入驗船報告及發出證書的時間,令過程縮短至約六個小時,船主同日已可獲發電子證書,處理時間縮減至原來的三分一。截至今年2月,海事處已發出約2,300張電子證書。

 

水域海圖是船隻進行航道規劃必不可少的工具,海事處早年推出的eSeaGo流動應用程式,讓公眾免費下載香港海圖資訊,協助船隻在香港水域航行。海事處已按國際海道測量組織的最新通用標準S-100為香港水域進行測量和製作水文產品,緊貼國際對水文和海洋數據兼容性和可用性的要求,預計今年底前以新標準製作的S-101電子海圖可覆蓋香港水域內的所有主要水道,為全球訪港船隻帶來便利。

 

市民可能覺得海事處的工作與日常生活有點距離,但當天我聽到同事介紹政府船塢內各設備和海上設施時,覺得知識量滿滿,如海上指示方向的浮標,與天文台使用颱風信號方向標誌,形狀是異曲同工。海事處亦會陸續以塑膠浮標取代在避風塘使用的傳統鋼質浮標,塑膠浮標的好處是自帶浮標顏色,不用重新噴漆,能減少維修成本之餘,而且因為材質關係,即使與船隻有碰撞,亦能減少船體與船上人員受傷的機會。大家下次乘搭渡輪不妨多留意這些浮標,亦可從中了解海事處同事們的工作。

 

而海事處內的船舶模擬器,可以模擬在海上馳騁的過程,讓同事更深入了解船舶操作、港口設施及海上交通等知識,十分好玩!我非常鼓勵海事處同事,把握不同機會將這些充滿知識點又新奇有趣的海事知識向大、小朋友推廣,同時可以及早培訓本地的海事人才。

 

打擊海上醉駕和藥駕的執法工作亦是海事處今年最新任務之一。打擊海上醉駕和藥駕的法例已於今年1月1日生效,海事處在過去一段時間已進行了約20次特別行動,巡查超過40艘在航船隻。夏日將至,亦是遊船河的高峰期,我亦趁機會提醒各位,不論在海陸空,醉駕、藥駕都是害人害己的行為,大家要引以為戒,切勿以身試法。

 

走向綠色的船舶

 

海事處一直與業界密切合作推動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今年情人節,我見證了香港水域內首次船對船液化天然氣(LNG)加注示範,而葵青貨櫃碼頭的首次港口LNG加注作業預期亦會在短期內進行,將為我們吸引更多貨船使用香港作為加注地點起到示範作用。

 

減碳與可持續發展是跨地域、跨行業的趨勢,節能減排同樣是跨部門的工作。海事處以外,運輸署亦透過船隻資助計劃,分兩階段全數資助離島渡輪營辦商購買更環保的船隻。就第一階段下計劃採購的22艘新船,截至4月中,13艘配備全新設備的新船(包括一艘混合動力船隻)已投入營運,為乘客提供更舒適和綠色的出行體驗;另外兩艘混合動力船隻亦已到埗,並將測試後投入營運。

 

香港港口業務聲譽優良

 

香港船舶註冊處隸屬海事處,香港註冊船舶總噸位排名全球第四,港口滯留率只有0.69%,與全球平均港口滯留率3.3%相比屬極低水平,反映香港船隊高度安全可靠,國際聲譽優良。感謝海事處的同事,我們將繼續積極透過其海內外網絡,向船東及相關船務公司作宣傳推廣。除了船舶註冊居於全球先列,香港亦為最多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設立總部的地方、是全球第二多國際保障及彌償組織成員提供業務的地方,亦有最多全球十大船務融資銀團落戶,在全球綜合實力我們是排列第四的國際航運中心。港口是我們其中一面「金漆招牌」,有十分多令我們自豪的「戰績」。即使現在國際航運前景出現不明朗因素,我們會繼續與業界攜手,遇強越強,一同積極打拼,探討應對方案。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陳美寶:海事之路變革求新〉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資助持續進修 培訓建造業人才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政府連同建造業議會採取多管齊下措施,加強資助培訓本地人才。

 

局方將與建造業議會合共撥款約9,500萬元,在未來兩個學年延續在職培訓津貼先導計劃,學員可獲發放最多三年津貼,預計額外約1,000名學員受惠。

 

此外,在政府支持下,建造業議會出資1億7,400萬元,推出建造業專業學位課程畢業生在職培訓津貼計劃,協助建造業相關學位畢業生持續在職培訓,以考取專業資格,業界對計劃反應非常踴躍。建造業議會預計5月內完成審批並發出通知。

 

甯漢豪指,上述措施獲僱主和學員大力支持,不但適時回應業界需要,幫助僱主及行業保留人才,也支持青年繼續在行內進修發展。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4月2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特區政府持續大力推展與經濟民生相關的基建工程,政府的基本工程開支將增加至未來平均每年約1,200億元。隨着經濟回暖,私營工程項目量亦將會回升,預料建造業未來對專才需求仍然殷切。為助力建造業挽留人才,我們連同建造業議會採取多管齊下措施,加強資助培訓本地人才。今次我邀請了常任秘書長(工務)、建造業界和院校代表,以及獲資助學員與大家分享。

 

兩項措施支援年輕專才持續發展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指出,人才屬建造業發展重要一環,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兩項措施,分別資助僱主及學員,支援不同崗位的年輕從業員進行在職培訓,並為建造業青年畢業生提供在職培訓津貼,協助業界持續建立人才庫。

 

第一招:延續在職培訓津貼  預計額外資助1,000名學生

 

第一項措施是延續在職培訓津貼先導計劃。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介紹,計劃透過資助高級文憑畢業生修讀與建造業相關兼讀制學位課程,同時鼓勵他們加入建造業,爭取工作經驗。自2023至24年度首次推出這項計劃,過去兩個學年已資助約1,000名在職學員兼讀與建造業相關學位課程。計劃廣受青年及業界歡迎,推出首年已錄得相關學位課程報名人數增幅平均超過五成。

 

發展局將與建造業議會合共撥款約9,500萬元,在未來兩個學年延續此計劃,每名學員可獲發放最多三年津貼,資助總額最多達九萬元,預計會有額外約1,000名學員受惠。

 

津貼減輕學員負擔  吸引更多年輕人才投身

 

現正從事物業及設施管理工作的冼嘉棋是受惠學員之一,他獲計劃的資助,在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修讀屋宇設備工程(榮譽)工學士學位課程。他表示很高興有這項資助以減輕他進修的經濟負擔,期望透過修讀學位課程踏上建造業專業晉升階梯,累積更多工作經驗後在工程方面持續專業發展。同時,他認為政府提供資助反映了對建造業人才發展的重視,亦增加青年人對投身建造業的信心。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是舉辦課程院校之一,測量及建設環境學(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統籌鄧麗儀認為,對於高級文憑畢業生或有意轉行的畢業生,津貼計劃能大大減輕他們在學費方面的負擔。她表示,看到許多具潛質的學生修讀課程後成功投身建造業,並在行業中找到很好的發展機會。

 

第二招:新增津貼計劃助僱主提供在職培訓  培育2,900名青年專才

 

第二項措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造業議會出資1億7,400萬元,推出建造業專業學位課程畢業生在職培訓津貼計劃,資助僱主聘請及挽留人才,協助建造業相關學位畢業生持續在職培訓,以考取專業資格。

 

何安誠表示,津貼計劃資助僱主為合共約2,500名工程、建築、測量、規劃及園境的學位課程畢業生及400名建造相關高級文憑課程年輕畢業生(35歲或以下)提供在職培訓。成功申請的建造業僱主,必須於整個津貼期(12個月)僱用不少於獲批名額數目的青年專才,就每名聘請的青年專才獲發每月5,000元資助,為期12個月,合共60,000元。

 

建造業議會表示,津貼計劃已於4月中截止申請,業界反應非常踴躍,預計於5月內完成審批並發出結果通知。

 

業界及年青僱員支持計劃助業界共渡時艱

 

香港建築師學會理事陳頌義認為津貼計劃推出正好幫助業界過渡,雖然近期私營工程量減少而令業界在挽留人才面對挑戰,但未來兩、三年經濟再度蓬勃時,業界必須確保有足夠人手以迎接下一個高峰。政府推出這個計劃十分合時,可以幫助他們挽留人才,共渡時艱。

 

建築設計事務所年青僱員Ronald及Hilarie亦認同津貼計劃,表示可幫助新畢業學員盡快找到工作,並有機會留在行業繼續考牌及學習,對他們的持續發展很有幫助。

 

香港建造商會會長廖聖鵬認為,津貼計劃對建造業界包括承建商甚為重要,能支持行業繼續培育及聘請年輕專才,培育相關學位及高級文憑畢業生成為工地管理的骨幹,並向他們提供向上晉升的階梯,增強他們投身行業的信心。承建商會全力支持政府這項計劃,為建造業年輕一代提供貼地在職培訓。

 

我很高興看到兩個計劃得到業界僱主和學員大力支持,不但適時回應業界需要,幫助僱主及行業保留人才,也支持年青人繼續在行內進修發展,達到共贏局面。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資助持續進修 培訓建造業人才〉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國安處拘22歲男子 據了解涉在社交平台發布港獨意味帖文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在本星期一在九龍區採取執法行動,拘捕一名22歲男子,涉嫌違反《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第24條「明知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刊物」罪。他於今日下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據了解,該男子持續在社交平台發布包括帶有港獨意味的口號、歌曲及數十篇帶煽動意圖等帖文。

調查顯示,該名被捕男子涉嫌多次透過網上社交平台發布具有煽動意圖的信息,內容包括煽動他人引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定的國家根本制度的憎恨、藐視及對其離叛、不循合法途徑改變中央就特區依法制定的事項;或在特區依法制定的事項及作出不遵守特區法律的作為,或不服從根據特區法律發出命令的作為等。

據悉涉案男子從事快餐店工作,以化名在多個社交平台上載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或相關違法行為的帖文及相片,亦曾於九龍區多個人流密集的地點,張貼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內容的單張。

警方提醒市民,「明知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刊物」屬嚴重罪行,首次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監禁7年,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國安處拘22歲男子 據了解涉在社交平台發布港獨意味帖文〉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職工會修訂條例首讀二讀 孫玉菡:對合法合規職工會不構成影響

立法會首讀及二讀職工會修訂條例草案。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動議二讀發言表示,修例旨在加強維護國家安全,並完善職工會規管制度。他指出在2019年黑暴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及團體意圖以職工會為幌子,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及活動。修訂建議將加強職工會登記局局長監督及管理職工會的法定權力,更有效履行在《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下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

修例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賦權登記局局長可基於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拒絕職工會的新登記或合併申請;規管職工會收取及使用境外勢力提供的資助或捐贈;規管職工會職員擔任在境外設立組織的幹事等。

孫玉菡強調修訂建議針對性加強維護國家安全及完善職工會規管制度,同時顧及香港居民組織和參與職工會的自由和權利,對合法合規職工會的運作不會構成任何負面影響。當修例獲立法會通過後,修訂條例會在刊憲當日後的6個月屆滿時實施,期間勞工處會加強宣傳及編製參考資料,協助職工會理解及遵行有關修訂。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職工會修訂條例首讀二讀 孫玉菡:對合法合規職工會不構成影響〉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審計署倡提高海運和航空業實習計劃中六離校生參與率

審計署發表新一份審計報告,建議在海運和航空業實習計劃下,提高中六離校生的參與率,同時加強監察聘用實習生情況。報告又提到,運輸及物流局與5項培訓計劃的相關管理人的合約協議中,有4項協議並沒有涉及維護國家安全的特定條款,建議考慮採取額外措施維護國家安全。

審計署審視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的管理工作。截至去年底,承擔總額為5億元,累計開支約為2億3400萬元。在海運業方面,2020至2024年期間有785名學生獲聘為實習生,其中8人,即1%的學生獲同一間參與計劃的公司聘用為實習生多於1次;航空業方面,2020至2023年期間有870名學生獲聘為實習生,其中3人、即0.3%學生獲同一間參與計劃的公司聘用多於1次。

海運和航空業實習計劃的申請資格已擴展至中六離校生,不過在海運業,2023年和2024年獲批的289名實習生當中,只有7人,即2%是中六離校生;航空業方面,於2020至2023年期間獲批的893名實習生中,只有8人、即1%是中六離校生。

另外,審計署審查4項由非政府機構管理的培訓計劃參與情況,發現在船舶維修訓練獎勵計劃、飛機維修專門課程部分學費退還計劃和航空營運培訓獎勵計劃中,有相當大比例的畢業生或受惠人退出計劃,海外交流學生資助計劃在的受惠人數未達到預期。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審計署倡提高海運和航空業實習計劃中六離校生參與率〉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首季邀逾650名KOL來港 旅發局考慮其粉絲數量和形象等因素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旅發局在第一季已邀請超過650名KOL、網絡紅人、媒體及業界夥伴來港,爭取正面曝光,特別在「香港盛匯超級三月」舉行期間,旅發局邀請近100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包括內地、台灣、英國、澳洲、南韓、泰國、印尼等的 KOL及名人合作,通過他們的社交媒體分享親身體驗,覆蓋超過5000萬粉絲。

羅淑佩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表示,展望未來旅發局會繼續秉持「親身體驗、眼見為實」的理念,邀請更多國際知名的 KOL、媒體和業界代表等訪港,將香港的獨特魅力傳播至全球,吸引更多旅客規劃訪港之旅。
  
她表示,如有KOL有意訪港及協助宣傳香港旅遊,旅發局在考慮各項因素,例如其粉絲數量、社交媒體網絡的互動率、專業權威、形象及與目標市場及行銷目標是否配合等後,亦樂意提供適切協助,希望能夠透過他們的親身分享,展現香港的獨特魅力。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首季邀逾650名KOL來港 旅發局考慮其粉絲數量和形象等因素〉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