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太空人體驗營接受報名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少年太空人體驗營2025明日至5月底接受全港中學提名學生參加,入選學員將於今年暑假免費到內地體驗航天員訓練,學習太空科學和天文知識,了解中國在航天科技發展取得的成就。

 

體驗營7月25日至8月2日舉行,學員會在北京、酒泉和西安參觀多個國家重點天文及航天科學設施,如北京航天城、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站、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等。此外,學員可體驗航天員訓練,更有機會與航天員、航天專家會面交流。

 

體驗營名額30個,參加者須為12歲或以上、屬2024至25學年本港中二至中六全日制學生,並須由學校提名參加。每間中學最多可提名兩人。獲提名者須經過問答比賽、營前集訓和面試三輪甄選。

 

體驗營簡介會5月6日下午5時於香港太空館演講廳舉行。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少年太空人體驗營接受報名〉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亞洲文化合作論壇部長座談會舉行

「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25」的部長座談會今日舉行,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文化部長和高層官員就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交流意見和分享經驗。

 

論壇主題為「連繫、共創、參與:搭建跨文化橋樑」。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致辭時表示,當前社會瞬息萬變,科技發展勢不可擋,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策略更應以人為本,與人聯繫、為人創造、讓人參與。香港會善用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亞洲最大藝術交易中心等地位,說好香港故事。

 

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於晚宴主禮。他指出,特區政府一直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明確支持下積極推動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將憑藉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優勢和廣泛的國際脈絡,成為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

 

亞洲文化合作論壇旨在促進各地的文化合作和交流,本屆更首次邀請亞洲以外的「一帶一路」國家參與。出席論壇的代表團昨日到香港藝術館及油街實現參觀,明日將參與專題會議,又會參觀香港故宮博物館。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亞洲文化合作論壇部長座談會舉行〉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李家超晤杭州創科企業代表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在杭州與浙江省領導會面,到訪當地醫療設施,並與杭州創新科技企業代表深入交流。

  

早上,李家超一行到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總部,了解該院運作和應用醫療科技的最新發展,包括在研發全新治療惡性血液病方案的成果、應用機械人科技準備藥物和重塑醫療物流模式,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作精準臨床診斷。

  

李家超其後到訪杭州未來科技城城市展館,了解杭州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和建設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成就。

 

李家超又與「杭州六小龍」創科企業的代表會面,並在專為特區政府訪問團而設的專題展覽中深入交流,了解這六間標誌性、具影響力的創科企業在大語言模型、機械人、人工智能、遊戲開發和腦機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等新技術領域的發展和特色,探討新技術生態圈,企業和政府的關係和配合等問題。

 

該六間創科企業為杭州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遊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遊戲科學)、杭州群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杭州雲深處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

  

中午,李家超一行出席由浙江省委書記王浩所設的交流餐敍。李家超說,浙江是長三角的重要省份,科技發展,民營經濟、數字經濟實力雄厚,而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也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兩地都發揮着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作用,合作空間廣闊。

 

李家超也到訪「杭州六小龍」其中兩間公司—強腦科技和宇樹科技,分別深入了解企業在研發非侵入式BCI技術的成就和如何轉化應用於醫療康復和教育等領域;以及在研發民用機械人並應用在農業、工業、電力巡檢、勘測探索和公共救援等範疇的成果和發展。

  

他其後看訪「黑神鑄煉」—「黑神話:悟空」主題藝術展。展覽以「杭州六小龍」企業之一的遊戲科學開發的遊戲為核心,重現遊戲場景、角色和道具等,展現遊戲開發的幕後細節。

  

李家超表示,杭州多年來積極推動創科產業,以「杭州六小龍」為標誌的創科企業發展迅速,建設了蓬勃的產業生態圈和優良的投資環境。香港正全力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他會大力推動杭港兩地的創科企業加強合作交流,優勢互補。他歡迎杭州的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共同發展。

 

傍晚,李家超出席由浙江省省長劉捷所設的交流餐敍,就深化浙港合作交流意見,並了解當地文化表演事務的發展經驗和方向。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李家超晤杭州創科企業代表〉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亞洲文化合作論壇 搭建交流橋樑

「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25」一連兩日舉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表示,論壇提供平台,讓各地官員分享文化事務方面的政策理念和成功經驗。有與會官員盛讚論壇有助推動亞洲文化交流。

 

論壇以「連繫、共創、參與:搭建跨文化橋樑」為主題,重點活動為首日舉行的部長座談會,共有來自17個國家的文化部長和高層官員參與,就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交流意見和分享經驗。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為座談會發表開幕致辭,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高政也有出席並致辭。

  

劉震接受政府新聞網專訪時表示,這次論壇共有25個代表團參加,當中17個代表團由不同國家的文化部長和高層官員親自率團來港。另外,本屆論壇除邀請更多亞洲國家參與,更首次邀請亞洲以外的「一帶一路」國家參與,以進一步促進與區域內國家的文化交流。

 

劉震又表示,論壇提供平台,讓負責文化事務方面的資深官員,可以分享政策理念和各自的成功經驗,以及探討大家合作的空間。他認為,文化需要有碰撞才會產生新意念,也可以更好發揚及傳承各自的文化。

 

斯洛伐克共和國文化部部長Martina Šimkovičová對論壇給予正面評價,冀為斯洛伐克尋求更多合作機遇。她又指,香港文化新舊交融,令她感到振奮,同時希望論壇能令港人更加認識斯洛伐克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

 

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吳劭文指,很榮幸代表東莞市參與是次論壇,「我們覺得論壇這種形式很好,香港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搭建這橋樑,我覺得對以後亞洲文化交流,有很好的推動作用。東莞與香港關係比較密切,雙方可通過文化、旅遊、體育各方面進行交流,促進整個大灣區發展。」

 

大會昨日又在座談會後舉行晚宴,由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主禮,宴請代表團和本地文化界領袖。大會邀請本地音樂家、共融樂團及無伴奏合唱劇團在晚宴期間表演,演出融合傳統及當代的中西音樂元素,向來賓展現香港多元、蓬勃的文化藝術環境。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亞洲文化合作論壇 搭建交流橋樑〉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林定國晤中國東盟委員會代表團

署理行政長官林定國今日與到訪香港的中國—東盟聯合合作委員會代表團成員會面,就深化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的合作和共同關注的議題交換意見。

   

林定國歡迎代表團訪港。他表示,香港與東盟的經貿關係密切,東盟長期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特區政府上月推出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為來自東盟國家的特邀人士提供更便利的出入境安排,促進香港與東盟的經貿往來和人文合作,進一步深化香港與東盟的聯繫。

  

林定國也向代表團成員介紹香港的優勢和發展機遇。他指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一直以來發揮着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香港作為中國境內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擁有完善法律制度和頂尖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獨特優勢。

 

他鼓勵東盟成員國企業利用香港作為平台,通過香港的專業服務,開拓海外和內地市場,創造互利共贏。

   

代表團昨日到香港訪問兩天,其間與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主席和其他主要機構代表會面交流,並參觀超級一號貨站和立法會,了解香港最新發展。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林定國晤中國東盟委員會代表團〉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鄉郊補選星期日舉行

鄉郊補選星期日舉行,民政事務總署呼籲下嶺皮和蠔涌原居民代表選舉,以及東鎮圍居民代表選舉的已登記選民當日前往投票。

 

是次鄉郊代表補選共有11個鄉郊代表空缺,提名期內共接獲13個有效提名。當中屬東涌鄉事委員會的下嶺皮和西貢區鄉事委員會的蠔涌分別有兩名和三名候選人獲提名競逐各一個原居民代表空缺,而新田鄉鄉事委員會的東鎮圍有兩名候選人獲提名競逐一個居民代表空缺;上述三個空缺須進行補選投票。

 

另外,有六名候選人自動當選,填補蛤塘、坪墩、觀音山和崗背的原居民代表空缺;以及大埔頭、圍頭村、礦山村的居民代表空缺。

 

烏石角和錦山村的居民代表空缺沒有接獲有效提名。

 

投票中午12時至晚上7時舉行。選民須帶同身分證明文件正本或指定替代文件正本前往投票通知書列明的投票站投票。

 

查詢可致電鄉郊代表選舉熱線2152 1521。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鄉郊補選星期日舉行〉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李家超寧波出席投資香港推介大會

投資香港推介大會—浙江(寧波)專場暨甬港經濟合作論壇今日在浙江寧波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出席開幕式和相關活動,向內地企業推廣香港的獨特優勢和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角色,促進投資和合作。

 

是次浙江(寧波)專場由香港特區政府、香港貿易發展局和寧波市人民政府合辦,以「香港通道 聯動浙港 相聚寧波 共拓機遇」為主題,匯聚多名金融、供應鏈、創新科技、專業服務等領域的商界領袖分享香港的優勢和機遇,超過600人參與。

 

同場舉行的甬港經濟合作論壇自2002年起每年輪流於香港和寧波舉行,促進兩地經貿投資等多個領域交流合作,一直深受兩地工商界歡迎。

 

李家超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浙江省寧波是長三角製造業和港口樞紐,香港則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甬港都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兩地優勢互補,合作空間無限。香港是寧波的外資第一來源地,而寧波在港設立的企業和機構超過1,000家,甬港兩地經貿關係緊密。

 

李家超說,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擔當着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是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海外企業引進來的雙向跳板。

 

他又說,儘管美國霸凌濫施關稅,單邊主義抬頭,全球格局和地緣政治風雲變色,對環球經濟構成破壞和衰退風險,但國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龐大的市場為環球投資者帶來肯定性,經貿新秩序正在重新形成。香港會繼續積極服務內地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同時把海外企業引進來。

 

出席推介大會的特區政府代表團成員包括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葉文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

 

黃偉綸在主題推介活動中以「推廣香港優勢」為題發言。他表示,在金融方面,香港是內地企業最可信賴的國際金融避風港,能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金融服務,助力內地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此外,投資推廣署在會上舉行多個浙港和甬港重點合作項目簽約儀式,涉及金融、科技、運輸、航空、創新科技、消費品等不同領域。

 

下午,特區政府、貿發局和寧波市人民政府相關部委合辦三場圍繞金融、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和科技創新的投資香港專題推介活動,多名兩地官員、相關專家和企業代表在活動上主講和分享成功經驗。

 

李家超一行今日下午返港。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李家超寧波出席投資香港推介大會〉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選民登記6月2日截止

2025年選民登記運動今日展開,選舉事務處呼籲合資格的個人或團體,如尚未登記為地方選區、功能界別或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民/投票人,應於6月2日或之前提交登記申請,以供納入今年發表的正式選民/投票人登記冊,並於今年舉行的選舉中投票。

 

持有身分證明文件、在2025年9月25日或之前年滿18歲及通常在香港居住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均符合資格登記為地方選區選民。已登記的選民/投票人無須重新登記,但如登記資料有變,則應於6月2日或之前提交更改資料申請。

 

選舉事務處鼓勵合資格人士透過「智方便」提交地方選區選民新登記或更新選民登記資料申請。市民也可利用「智方便」提供或更新流動電話號碼和電郵地址,以及查閱選民登記狀況。

 

此外,選民登記及更新登記資料的指定表格可於選民登記網站下載,或於各區民政事務處、公共屋邨辦事處和選舉事務處索取。填妥的表格可郵寄到九龍觀塘觀塘道388號創紀之城一期渣打銀行中心29樓選舉事務處、傳真至2891 1180或電郵至form@reo.gov.hk。市民也可在選舉事務處電子表格上載平台遞交申請。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選民登記6月2日截止〉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勞動節假期料571萬人次進出香港

入境事務處預計,5月1日至5日內地勞動節黃金周期間約有571萬人次經各管制站進出香港,其中約490萬人次會經陸路邊境管制站進出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主持節慶安排跨部門工作小組會議,統籌並督導各政府部門做好接待旅客的預備工作。

 

陸路出境高峰期預計為5月3日,出境人次約59萬;入境高峰期為5月5日,入境人次約58萬。旅客可瀏覽入境處網頁查看各邊境管制站繁忙時間,也可透過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查閱各陸路邊境管制站的估計輪候過關狀況,以便計劃行程。

 

就內地入境旅客而言,預計五日內地勞動節黃金周期間約有84萬人次經各管制站進入香港,每日平均訪港人次較去年內地勞動節黃金周和今年春節黃金周分別增加約10%和13%。各主要旅遊景點已制定方案應付人流增加。

 

運輸署已協調營運商加強連接各口岸的交通服務,包括增加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和落馬洲—皇崗過境穿梭巴士的班次,以及增發跨境直通巴士配額。

 

運輸署並已主動聯繫本地公共運輸營運商加大運力,其中,香港鐵路有限公司5月1日至5日,會在不同時段加強東鐵線來往金鐘至羅湖/落馬洲站的列車服務。

 

由警務處、入境處、海關等部門組成的跨部門聯合指揮中心5月1日至5日啟動,實時監察口岸情況,並與內地口岸部門保持緊密聯繫。

 

香港旅遊發展局已推出專頁,匯集內地五一黃金周期間各項有用資訊。

 

陳國基表示,內地勞動節黃金周期間訪港旅客預計會明顯增加,特區政府會做好接待訪港旅客的預備工作,與相關機構和旅遊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做好人流管理、信息發布、公共交通和各口岸安排,迅速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確保各項接待旅客的環節運作暢順,為訪港旅客提供優質體驗。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以及其他相關政府部門的代表出席會議。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勞動節假期料571萬人次進出香港〉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靈活設計校舍 促進學與教效能

教育局表示,近年校舍建設採用新式建築技術,糅合「靈活學習空間」和「綠色建築」的概念,校園環境盡量開放,課室以摺疊門分隔,打破傳統教室界限,讓學習空間更具彈性,鼓勵學生學習和探索。

 

另外,為應對學齡人口結構性下跌,政府未來的校舍分配會以重置為主,並會善用空置或即將空置的校舍用地。若公營學校所在的地區有剩餘學位,教育局會鼓勵辦學團體考慮將校舍跨區重置到新發展區,既滿足新發展區對學位的需求,也能平衡各區學位供應。

 

以下是教育局副秘書長梁蘊儀4月28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校舍環境和學與教有莫大關係。政府一直致力透過策略性校舍發展規劃,為學生打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除了為學校提供恆常的保養和修葺工程外,教育局推出不同措施持續改善校舍設施,糅合各種設計和環保元素,優化學習環境,創建快樂並具創造力的校園。

 

優化校舍設計 改善教學環境

 

目前全港約有900所公營學校,在不同時期按當時的標準興建。1960、1970年代的屋邨學校受環境所限,須在頂層加建有蓋操場兼作禮堂之用,同時與屋邨共用籃球場,該些校舍包括俗稱「火柴盒」式的校舍;1980年代開始,標準校舍在地下設有操場及在二樓設有禮堂;1990年代後期,千禧校舍在設備和空間上均大大提升。學校建築設計隨着社會發展不斷演變,從空間規劃、布局,以至使用者體驗,校舍設計出現了突破性的轉變。校舍建設的變遷,正好見證香港的發展及基礎教育的持續優化。

 

現時香港校舍的非標準設計靈活多變,更為多元化。辦學團體可參與設計方案,令設計融合其辦學理念和需要。設計團隊亦因地制宜,按實際需要為學校度身訂造理想校舍,創造充滿啟發性的學習空間。近年來,校舍建設採用了多項新式建築技術,在質量、環保和安全等方面的表現比傳統建築方法更為優勝。在設計方面,新校舍採用「靈活學習空間」和「綠色建築」的概念以加強教學,令空間能內外結合,或與大自然融合,鼓勵學生學習和探索。例如:

 

校園內盡量設有開放、綠色和自然通風的環境,為鄰近建築物提供通風廊,同時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和運動設施,並讓更多的陽光引入活動空間,打破室內和室外的界限; 每一個空間都是啟發學生思考與探索的機會。課室間隔採用摺疊門設計,打破傳統教室界限,讓學習空間更具彈性,誘導學生發揮想像力; 學生活動中心可按需要與禮堂連通,增加座位或活動空間,靈活配合不同表演和活動,切合使用者多方面的需要; 圖書館內部不設間隔及結構阻擋,提供充足的網絡連接和技術基礎設施,支援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相關創新科技的應用,並在空間運用上,加強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和溝通,促進學與教效能; 綠化設計方面,天台花園、中草藥園及雨水收集系統不僅美化環境,更成為學生觀察動植物生長和生態的天然教室。設計結合自然元素,讓環保教育不再局限於課本,活潑地融入校園生活;以及 節能減排方面,新校舍採用太陽能光伏系統、發光二極管照明設備和智能空調系統,有關應用兼作可再生能源的教學展示。泊車位設有電動車充電設施,配合《綠色政府建築》要求。

 

設計團隊透過校舍的環境與園境設計,營造實而不華、舒適而具美感的學習空間。在設計課室時,由整體布局,以至採光、通風、物料、裝置和設施等細節上皆考慮周詳。新建校舍亦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把建築物分成多個預製組件,在工廠完成大部分工序後運往工地組裝,以降低建築成本及縮短施工時間,提升建造效率。

 

審慎規劃建校 重置達致雙贏

 

政府一直審慎規劃公營學校的建校工作。舊式校舍一般佔地較少,沒有額外地方可供擴建或作原址重建。教育局多年來持續地為以昔日建校標準興建的資助學校校舍進行小型改裝工程、安裝空調設備和加裝升降機,以建設無障礙校園和締造更舒適的學習環境。此外,教育局透過恆常的年度大規模修葺及緊急修葺工程,為資助學校提供校舍保養和修葺工程方面的全方位支援。在2024至25年度,政府於學校修葺工程的非經常性支出約為19.5億元。

 

長遠而言,要全面提升舊校舍的設施以改善學習環境,較有效的方法是按實際情況及緩急優次,有序地把學校重置到新校舍。另一方面,大型區域發展會帶來新的學位需求,教育局有需要在新發展區(例如北部都會區)興建學校,並配合小學「就近入學」政策,令年幼學童無須長途跋涉上學。

 

由2017年至今,教育局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進行的公營學校重置、重建、改建、擴建或新辦工程項目,以及落成的該等工程項目合共有36個。為應對學齡人口結構性下跌,教育局就公營中小學學位供應作長遠規劃,確保教育生態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政府未來校舍分配會以重置為主,並會善用空置或即將空置的校舍用地。教育局亦積極鼓勵辦學團體透過公平競逐的校舍分配工作,將位於有剩餘學位的地區的公營學校跨區重置到新發展區,一方面滿足新發展區對學位的需求,另一方面平衡各區學位供應,穩定教育環境,達致雙贏。

發表於 Uncategorized | 在〈靈活設計校舍 促進學與教效能〉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