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失意不可怕,只要堅持理想一樣可以圓夢。在港土生土長的鄺福兒取得博士學位後,遠赴名學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任博士後研究生。作為名校尖子,他2003年返港時卻遇上SARS爆發,發出超過50封求職信而獲面試機會不過5個,但都不成功。他失業大半年仍堅持教學夢,終獲理工大學垂青,現為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憑新型催化劑研究更成為今年裘槎優秀科研獎得獎者之一。
現年38歲的鄺福兒仍是年輕的科研學者,小時候受卡通片啟發,引起他對化學的興趣,「將物料塞埋一齊,黏香口膠落去就變鰦炸彈,諗過自己可唔可以做呢?」他強調不一定製造炸彈,但兒時喜愛玩LEGO積木,對藥物的結構、組成有濃厚興趣。
堅持教學夢 中小學不放過
鄺福兒先後於理大及中大取得化學科技理學士及化學博士學位,因研究出色獲邀到美國麻省理工任博士後研究生,而且費用全免,更包機票每年可返港一次探親。回想起來,他仍一臉滿足。
不過,鄺福兒回港之年卻碰上SARS疫災,經濟陷入低谷,而他雖然帶覑博士頭銜,但找工作仍是困難重重。一直有意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鄺福兒發出超過50封求職信,惜大部分均石沉大海,獲得的面試機會更是寥寥可數,「應該唔超過5份有叫我見工」。
鄺福兒及妹妹由母親獨力撫養成人,他當時算是家中經濟支柱,他說︰「人點都要食飯,又有屋企人要養。」當時連中小學教師都嘗試應徵,但學歷太高無人願意請。鄺福兒並無放棄理想,堅持下終於2004年成功獲理大聘任為講師,經歷失業大半年,他回想那段日子慨嘆﹕「係我人生最低點,真係唔知點算好。」
鄺福兒現時已為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不同鍵合結構的尖端催化劑,有望加快藥物開發過程,同時降低成本,造福人類。
專研催化劑 盼降低藥物成本
他目前亦是一個歐盟協作項目的香港團隊副首席研究員,研究專治SARS的特敏福的衍生物,期望可助開發出比特敏福更有效的專治流感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