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傳道」、「解惑」重於「授業」 |
|
大學的功用,就是將其精神文化傳統烙印在青年學生身上,使學生成為具備某種特質的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大學教育階段,「授業」是基礎,但「傳道」、「解惑」比「授業」更能提高學生未來發展的創新力、凝聚力與競爭力為重要。 「仰望星空」是對宇宙真理矢志不渝的追求。培養仰望星空忠誠報國的人才,是各級各類教育共同的目標。在社會正處於深刻變革的時代背景下,一所高校承擔的社會責任將會越來越多,但無論風雲如何變遷,傳承和弘揚優良傳統、不斷創造新知識、持續提升學術水平、精心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始終是大學根本的價值取向。 「謙恭的行為」無疑是樸實作風的表徵。事實證明,我們只有竭力排除甚至遠離那些紛繁的干擾和浮躁,強調和培育腳踏實地的作風,才能始終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我們所培養的人才才能擔負著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神聖使命。這種腳踏實地,求真務實,不尚空談的作風是值得薪火相繼的「傳家寶」。 因敬畏而生的「謙恭」,並不代表碌碌無為,更非無所作為。卑以自牧、心懷天下的胸襟氣度,最終將內化為一種務實創新的工作態度,外化為一種平易待人的生活品格。「不唯書、不唯上、不惟師」不僅構成了西政尊重與挑戰並存、兼容與批判精神並重的優良素質,更演化為西政特有的學術品質。在一些高等院校遠離大學的本原,不能有效地維持大學的個性、恪守大學本性的當下,這一優秀的品質尤顯珍貴。 (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