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傍傍族」影響社會公正嗎 |
|
主持人:百科小子
提問者:紅兔(人民網網友) 解答者:仇立平(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問:日前,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確認身邊普遍存在「傍傍族」現象。對此,有人覺得,「大樹底下好乘涼」,無可厚非;也有人擔心,「傍傍族」現象嚴重削弱了社會的公平公正性。請問,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答:近來,各式各樣的「傍傍族」現象連番冒出有「在人際關係中傍人脈廣的」、「結婚傍大款」、「理財傍名人」,也有仿他人技術發明的「山寨產品」和假冒品牌欺騙消費者的「傍名牌」行為,還有「傍他人學術成果作品」的學術腐敗以及倚仗父母權勢或財富的「傍父母」現象,不一而足。 從字面上理解,「傍」是依靠的意思。廣義上,社會是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組成的,人不能離開「關係」而獨立存在。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人們也確實需要彼此依賴於各種社會「關係」,但要符合基本的倫理道德和法律規範。 具體來分析,「傍名牌」、「傍他人學術成果」等行為是違反法律的。倘若造成嚴重後果,理應追究刑事責任。還有一類「傍傍族」現象,雖然不明顯違背法律,但拿捏不準的話就會破壞社會的公正公平。例如,「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同過窗、扛過槍、下過鄉」等內含的血緣、業緣關係,在現實中被普遍接受。人們憑借這些因素獲取各種資源。但需要注意的是,運用上述關係時應切忌剝奪他人的正當機會。 至於「結婚傍大款」,自古有之,不足為奇,但「傍」上後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當事人自己瞭解,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和價值觀,不能在金錢和感情之間做交易。「理財傍名人」在市場經濟中算得上正常現象,名人往往是成功人士,他們的經驗或許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但是這裡面也需要理性判斷、不盲目跟從。 其實,「傍傍族」引起爭議的關鍵在於當今社會能夠被「傍」的資源越來越被壟斷、分佈越來越不平衡,甚至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能夠被「傍」的優質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由此人們不可避免地擔心 「窮則越窮、富則越富」狀況將惡性循環、蔓延擴散,各種腐敗現象不斷滋生,社會和諧發展勢必受到嚴重衝擊。要擺脫這一困境,必須明確法律關係作為一切關係之準繩的地位,加快推進分配體制改革,樹立公開、透明和人人享有機會平等權利的社會氛圍,打破階層冷漠甚至對立格局。 (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