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社會上接連出現倫常慘劇,年輕人的情緒問題令人關注。多個團體進行一項涉及752名介乎15至29歲的年輕人的調查工作,發現當中近八成個案有情緒困擾問題,逾三成個案更有家庭衝突及隱青問題(即終日留在家中)。
黃敏信(左二)呼籲當家長發現子女有情緒困擾問題,要及早求助和處理。(陳廣盛攝)
【記者陳廣盛報道】近日社會上接連出現倫常慘劇,年輕人的情緒問題令人關注。多個團體進行一項涉及752名介乎15至29歲的年輕人的調查工作,發現當中近八成個案有情緒困擾問題,逾三成個案更有家庭衝突及隱青問題(即終日留在家中)。有接受中心協助的家長認為,不少子女的情緒問題都是來自學業和家庭等壓力,有社工呼籲當家長發現子女有情緒困擾問題,要及早求助和處理。
香港心理衞生會、明愛和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收集了轄下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發現,情緒困擾問題包括抑鬱、鬱燥、焦慮和認知障礙等,當中年輕者居多,顯示現時年輕人欠缺認識處理情緒的管理方法,當面對挫折和生活不如意時,不懂得處理個人情緒,令問題惡化,也影響與家人的關係。
多來自學業家庭壓力
阿May的女兒在五年前患上思覺失調,接受醫生的治療後,被轉介到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轄下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阿May昨日在記者會上分享時表示其女兒當時出現情緒問題,最終患病與自己對她的期望過高有關。她指出女兒患病時正值中五會考,在學業壓力和家庭壓力下,女兒最終患上思覺失調,終日在家睡着,整個人沒有動力,初時還以為女子懶散。及後阿May反而增加了自己對女兒的了解,現在會降低對女兒的期望,讓她做自己喜愛的事。
調查亦發現過半個案有雙失問題(即失業及失學),當中逾三成更維持這情況超過半年。香港明愛康復服務明愛全樂軒社會工作督導主任黃敏信在同一場合稱,雙失青年由於對未來感迷茫,大多失去信心和目標,令他們出現情緒困擾問題。
黃敏信呼籲家長及早關注有情緒困擾的子女,因隨着子女年紀愈大,愈容易脫離與社會接觸,造成社交孤立,演變成隱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