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籌辦」的南科大為何就成了「名校」 |
|
南科大的所作所為,不是離經叛道,而是「有章可循」,按照國家、省市和地區的教育發展規劃,在穩步推進。期待南科大成為「名校」,不是因為「挑戰」角色,而是因為培養出了一流人才。 據報道,最近教育部已經正式發文,批准南科大籌建。這是去年9月27日教育部組織高校設置委員會專題研究南科大問題、會上專家投票通過同意南科大籌建後,教育部正式下發批文。 南科大被批准籌建,並不是什麼新消息,早在去年9月,南科大校園建設正式啟動時,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就透露,教育部已正式批准南科大籌建。可現在這條消息還是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甚至有輿論誤解,以為南科大的招生、學位授予、去行政改革等已得到批復,並由此對南科大的前景充滿了期待。而實際上,這一正式批文,並未涉及這些內容。 可以說,南科大的一舉一動,都牽動人心。自該校採取全球公開遴選校長的方式,任命朱清時為校長,且朱清時校長亮出「去行政化」的旗幟之後,公眾就對這所學校充滿期待。希望其克服教育行政化,建立起現代大學。 溫家寶總理在去年2月與網友交流時,就曾說,「我們現在的教育確實存在許多問題:一是教育行政化的傾向需要改變,最好大學不要設立行政級別;二是讓教育家辦學」。南科大正在努力做到這兩點。如果一個新大學只是照搬當前的辦學制度,又怎可能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 而就在這種關注中,這所今年3月才會有首批學生入校的大學,已然成為一所「名校」。去年底,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語言大學等單位聯合發佈了「201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南方科大」成為教育類十大流行語之一。其中針對「南方科大」的解讀是:「南方科大」引領了制度改革的辦校模式,其過程充滿挑戰。 南科大如此成為一所「名校」,可謂五味雜陳。南科大的所作所為,不是離經叛道,而是「有章可循」,按照國家、省市和地區的教育發展規劃,在穩步推進。然而,就是這樣的推進,卻一波三折。先是籌建三年,方獲得批准;接著是拿到了「准生證」,卻沒有「招生證」;就是學校在籌建中,也遭遇傳統思維習慣的「不配合」…… 這樣一路走來,南科大想不成為明星都不行。但是,執行國家、地方繪就的教育改革和發展藍圖,都需要這種挑戰精神。 我國制定的面向2020年的《教育規劃綱要》,已經啟動全面試點。南科大引人注目的改革舉措,都在《綱要》文本中有具體的描述,也有一批地方和學校試點。 為此,期望南科大在新一年中,不要因「挑戰」角色,再引起關注,同時,南科大的行動,也不應是「孤軍奮戰」。如此,南科大的未來、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前景,才真正值得期待。公眾對南科大和中國其他大學的關注,才會將注意力從基本的制度構建,轉向如何切實提高辦學質量。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才是真正的「名校」。 □熊丙奇(學者) (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