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城,是你的最佳選擇

HKTutorCity
香港補習城是上門補習介紹中心,提供私人補習導師的補習中介網站
本上門補習網會為家長作出專業導師介紹,不論小學補習、中學補習、DSE補習、中英文補習,
導師網皆為家長提供優質導師中介服務。

HKTutorCity

時事新聞

補習 - 大三學生回農村種田 從小想當“小地主”_補習

大三學生回農村種田 從小想當“小地主”

大三學生回農村種田 從小想當“小地主” - 補習

http://www.hktutorcity.com

  在校大學生回鄉種田

  搞合作社規模達到2000畝

  上大學,“躍龍門”,找個體面工作,安分守己過日子,是普通農家對于子女教育的最高追求。

  但河南農業大學學生王靈光卻選擇了到農村種田,2010年,尚是大三學生的他與人合伙創辦了農業合作社,一年時間,他的農業合作社從最初的200畝增至2000多畝。今年王靈光又考上了本校農學研究生,他要用理論和實踐尋找著一條農業合作社的可復制模式。

  從小就有當“小地主”夢想

  王靈光兒時的夢想就是想做個“地主”——擁有一片廣袤的土地。

  初三那年,他在地里幫父親干農活,突發奇想地指著身邊一大片耕地說:“如果這一片都是咱家的多好!”

  父親笑了,沒有言語。

  2007年高考,王靈光原打算報考新疆石河子大學,因為家人反對,他選擇了河南農業大學。

  “小地主”的夢想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但并沒有具體的方向。

  2008年,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出臺《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規定,讓剛上大二的王靈光再次萌生經營土地的想法。

  2009年,王靈光跟隨導師李海潮教授到鶴壁參加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初次接觸農業合作社,他也第一次清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后就做個種植合作社。

  他和學校老師一起,探討修正自己的想法,他們確定了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是初級合作社形式,以向農戶提供農資、技術服務為主;第二步是托管,農戶把土地交給合作社,由合作社來種植、管理、收割、銷售,暫不簽訂長期合同;第三步才是流轉,簽訂長期合同。

  同時,他在一個“土地流轉”網站上,繼續尋找支撐他夢想的合作伙伴。

  2010年5月,正上大三的王靈光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土地。他和漯河市郾城區廟趙村種植蔬菜的趙國葉簽訂合同,共同經營200畝土地。7月份,“德行豐農”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

  王靈光老家周口,村子是中國上百萬個村莊中普通的一個。上大學,“躍龍門”,找個體面工作,安分守己過日子,是普通農家對于子女教育的最高追求。

  大學生回鄉務農?最初村里人并不理解這個村里第一批本科大學生的理想。

  100畝地增產1萬斤

  合作社發展之初,眾多農戶對于這個尚未畢業的毛頭小伙并不信任,即便是宣傳頁上誘人的低價戰略。

  在宣傳頁上,他們宣稱:購買農資產品,價格低于市場價格。農田耕作和收割均由合作社提供大型機械,每畝價格也低于市場價格5元。

  宣傳頁上的“鄭重承諾”打動了部分農戶。王靈光說那時候真的是“跑斷腿,磨破嘴”。

  不過,最終獲取信任的還是“科學技術”。

  大學課堂上,王靈光曾注意過,有個“玉米晚熟技術”:玉米收割日期比傳統推后一周左右時間,將有效保證增收增產。

  而現實中,農民種植玉米都是“搶收”。

  王靈光找到農戶宣傳自己的“科技理論”,農民并不認同,“祖祖輩輩積累的經驗還不如你一個小孩?”

  其實,王靈光自己心里也沒有底,課本上的理論他也從未付諸實踐。

  他決定在自己的200畝地上進行“現場試驗”:把200畝玉米分為兩塊,其中100畝按照老農們固守的傳統日期收割;另外100畝則推遲一周時間收割。

  那天,他請來了合作社的農戶及周邊的種糧大戶現場觀摩。結果,晚收割的玉米比另外的100畝玉米多產了一萬多斤。

  這些祖輩與土地打交道的老農們徹底被折服,參加合作社的農戶也激增猛進,種植面積從最初的200畝增至現在的2000多畝地。

  “我要做個和他們不一樣的農民”

  在宣傳頁上,“德行豐民”種植合作社承諾:“秋糧以及夏糧產量不低于未加入合作社農民的平均產量”。

  這句話,像拍著胸脯鏗鏘有力,也讓很多人質疑,吹牛吧?

  王靈光卻堅信自己的承諾能夠實現,因為有科技保證。“如果我種植的效果和他們一樣,我還當哪門子的農民?”他說。

  他舉例說,5月15日,是小麥蚜蟲的高發期。

  “小麥蚜蟲繁殖力特強,一晚上就有幾十代上百代,爆發后,一夜之間麥子都變成了黑色”。王靈光說,“有些成蟲泡到原藥里面都不會死。”

  此前幾個月,他們就發傳單,在村里廣播上讓村民進行提前預防,村民依然固守傳統觀念“旱了澆水,有蟲了打藥”,并不理會他們的勸告。

  而他們則在3月15日除草的時候,就在除草劑里加少量的殺蟲劑,殺死部分蟲卵;4月15日集中打藥;5月15日,清除殘余。

  與其他依然沿襲傳統種植的農田相比,他們的麥田里幾乎沒有蟲子。

  王靈光說,其實很多傳統觀念是錯的,比如,以前老觀念認為“紅蜘蛛”并不影響小麥產量,但“其實會導致10%到50%的減產”。

  與傳統的農民相比,他們似乎更注重精耕細作,會派人在地頭監督犁地機械犁的深度,會利用現有渠道灌溉莊稼……

  他們也在一步步“顛覆”著父輩們種地的模式。

  比如:當地種植每畝小麥,需要20到25斤種子;他們則嘗試減少種子數量,“精耕細作”,在兩畝地的試驗田,每畝只用了7斤種子,提高發芽率。

  比如,一個人管理兩三百畝地。

  2010年,王靈光的兩個初級農業合作社,為農民提供育種、農機、化肥等項服務,使合作社每畝農田提高了200多斤的糧食收成。

  做國內第一家上市農業合作社

  王靈光他們給合作社定的目標是:做國內第一家上市的農業合作社。

  他坦言,在創業中最大的困難是資金,雖然有很多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以及資金扶持,但真正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甚至根本無法操作。

  2010年,合作社賺取的10多萬元基本都投入到了合作社的發展上,現在合作社共有5名成員,打藥除草、澆地等力氣活,基本上都是親自上陣,很少雇人,目的也是為了減少成本的投入。而他們每個人的工資待遇也暫時“寄存”在合作社,等到合作社壯大后再領取。

  王靈光的合作社現在也正在組建一個團隊,同學樊寶山、王志鵬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還吸納了一個懂經營的人——李瑋峰。

  李瑋峰曾做過生意,具有經營意識。

  李瑋峰直言,現在依然還是靠著創業熱情在推動合作社的發展。這并不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模式,而是應該讓其更符合市場化的游戲規則。

  李瑋峰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合作社的發展規范化,讓其成為一個可以“復制”的模本。

  他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并不是土地問題,而是如何將這種模式形成制度化,便于推廣實施。

  初步的想法是,將王靈光解放出來,專門做“技術總監”的活。

  王靈光說,農業合作社如何發展,他們并沒有可循的模式,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的操作基本上屬于三步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對于第三步“土地流轉”的方式,他們內部也爭論不休。

  但是,他們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為農業合作社找到一條可復制的模式。


 
Tag: 補習 | 上門補習 | 補習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