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城,是你的最佳選擇

HKTutorCity
香港補習城是上門補習介紹中心,提供私人補習導師的補習中介網站
本上門補習網會為家長作出專業導師介紹,不論小學補習、中學補習、DSE補習、中英文補習,
導師網皆為家長提供優質導師中介服務。

HKTutorCity





















時事新聞

補習 - -font color=black-專訪78級校友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長楊瑞雪 --font-_771


<font color=black>專訪78級校友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長楊瑞雪 </font>


專訪78級校友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長楊瑞雪 - 補習

http://www.hktutorcity.com

  楊瑞雪,女,回族,1958年出生在寧夏銀川,祖籍甘肅。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長、作家、詩人、著名圖書出版人。1978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后,先后在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民族團結》雜志、全國人大民委工作,1993留學日本京都佛教大學。現任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長,主持策劃出版的圖書有《大國崛起系列叢書》、《于丹〈莊子〉心得》、《老子與百姓生活》、《馬云點評創業》等。

  13天,100萬的神話

  1958年的11月,地處西北的寧夏已經飄起了小雪,楊瑞雪便降生在一個雪花紛飛的日子里。談及這個名字,她說:“人首先要起個好名字,這是人生的第一步。我挺喜歡自己的名字,瑞雪兆豐年嘛。隨著生命延長,我越發覺得似乎不少機遇都是這個名字帶來的。”

  2007年3月3日是元宵節,幸運女神再次降臨。那天,春季少有的大風雨與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外壯觀蜿蜒的人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于丹〈莊子>心得》一書的首發式及簽售儀式從下午1:30持續到次日0:03,共簽售15260本,創出版界暢銷書首發簽售數量的最高紀錄。午夜過后,雨點變成雪花,她們的翩然而至仿佛是專門為楊瑞雪送來又一個豐年。

  “對于普通出版社,一本書賣到10萬就已經很開心了。”她說,“《于丹〈莊子>心得》順應了天時地利人和,只可遇不可求,作為出版人這輩子都不一定再能遇到了。”

  首印100萬冊,14天完成印刷,單店、單日、單本書銷量最多,13天銷售一空……《于丹〈莊子>心得》創造了中國大陸出版史上暢銷書的一系列記錄。

  彼時,楊瑞雪出任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長還不到兩年。如今,第二個“百萬精品工程”——《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也于2009年2月5日舉辦了開機儀式,這在處于經濟危機中低迷的圖書市場和急于見到希望曙光的業界來說,不啻于投下了一枚重磅原子彈。

  “出版社維持以前一個月賣兩三千本專業書的狀況也可以生存,”楊瑞雪揚起了眉毛,“但這不是我的風格,既然做了就要好好干。”

  可能有人說,她依靠丈夫高峰拿到央視資源比較容易。“我做的這幾本大書,高峰都是反對的,他為我好,不希望我拿出版社的前途去冒險。”她坦言,“不能說完全沒有關系,那些人曾是他的部下,我要去做人家肯定要看面子。看面子、給幫助是一種偶然,可一旦失手就不會有第二次;做好了,別人就會看重你的實力,反而把你的關系拋到第二位。”

  “如果你是一片枯葉,央視的春風一來你就到了溝渠里;如果你是一葉芽,才能真正做到春風化雨,茁壯成長。”細數她的笑容,溢著滿滿的自信。

  對于很多人來說,她嫻靜而又不乏強硬,溫和而又不失威嚴。她身上具備了掌權者所需的一切素質和稟賦:獨立、堅強、忍耐、野心、個人魅力……同時又具有女性的成熟、端莊、美麗。

  楊瑞雪代表了女性的一種完美的理想。

  她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樣樣出色。她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的社長,是央視副臺長、新影廠廠長高峰的夫人,是留學澳洲20歲女兒的母親,是……

  而此時此刻,她的身份定格于中央民族學院文學系78級校友。

  日本的早餐,我是在等紅綠燈的間隙吃的

  1993年,有家庭、有孩子、有事業的楊瑞雪在學習了兩個月的日語后,做出了前往日本京都佛教大學進修“中日文化比較學”的決定,這一走就是兩年。在國內,她是人大民委調研室的副主任、副處級的干部;在日本,因為語言不通她只能同時打幾份最低級的工才能交得起學費房費。每天要連續刷5個小時的盤子,從下午5點一直到晚上12點才能收拾完;三更半夜再爬起來去一家英國咖啡廳打掃,從3點干到7點,然后騎著車去學校。

  成功有時很簡單,就是在快堅持不住的時候,再堅持一下。

  “早上我沒時間吃飯,去學校路上遇到紅綠燈間隙就從車筐里抓起早餐吃上幾口。”她平靜的語氣,就把曾經那么多的辛苦和不易輕描淡寫地翻過去了。

  “在國內沒有語言障礙,什么工作不可以做?人首先要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放低身段,把手頭工作做好,再去設想未來。”面對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楊瑞雪認為當年自己留學時的精神,依舊可以拿來共勉。

  “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成功不了,可是大成功沒有還有小成功,還有過得充實順心。”她說,“我們有小康社會、小康生活和小康事業,一樣啊。”

  成功的秘訣:好的家庭,好的教育

  “以讀書為快樂,以讀書為光榮,是我爸爸給我從小樹立的觀念,即使是在文革那個動亂的年代,也未曾動搖。”

  楊父酷愛讀書,幼年家境貧寒無法上學,就趴在教室外的窗戶上聽老師講課。老師在黑板上出算術題,他拿木棍在地上劃,比班里聽課的孩子還快。通過自學苦學,楊父終于走出農村,成為黨校的一名哲學老師,改變了人生的軌跡。

  “父親很嚴厲,他不會給我們溫和地講道理,只是強力地灌輸:你必須聽我的,聽我的沒錯:因為他自己是通過學習改變了命運。”在楊瑞雪的記憶里,母親對她的影響是感性的,而父親則是理性的。

  楊瑞雪從小就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可我竟學到讓父母發火的程度。”她抿著嘴嗤嗤地笑:

  父母一覺醒來,發現半夜三點我還在捧著本書看,氣得把燈“啪”地關了;

  下大雨的時候水涌進平房里,全家人都拿著鍋碗瓢盆舀水,而我卻脫了涼鞋蹲在椅子上繼續寫作業,任水在下面嘩嘩地流;

  別人寫作文都是鋪張紙、提起筆就寫,而我總是把書都看透了再落筆,因此作文每次都是范文,同學們都開玩笑:楊瑞雪在哪兒?書堆里呢!

  ……

  1975年1月19日的《人民日報》報道: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我國有近1000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當年,楊瑞雪就是1000萬大軍的一員,抱著《金光大道》、《艷陽天》里夢境般的浪漫心情奔赴農村,到了之后才發現夢想與現實間的差距。她干過最苦最累的農活,做過民辦學校的教師。后來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過:“農村的這段生活,干的活是最苦的,看到的東西是最美的。所見證過最殘酷和最美的,增添了我精神世界的硬度。”

  按照國家規定,下鄉滿兩年的知青可作為工農兵學員免試上大學。當楊瑞雪盼到免試資格的1977年時,中斷10年的高考也于同年再次恢復。當年,全國570萬人報考,錄取21萬,錄取比例僅為4%。

  “為了能上大學,我白天教課勞動,晚上復習。農村的晚上經常斷電,我就點著蠟燭學習。”

  1977年高考,理科生的她以兩分之差落榜,托關系可以上寧夏大學的高能化學。做出決定后,她果斷地由理科轉為文科,半年后在1978年的高考,楊瑞雪憑借340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學院中文系,高出錄取分數線70多分。

  抹紅嘴唇、擦雪花膏、燙頭發的女大學生

  “我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楊瑞雪的嘴角泛起了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

  17歲在下鄉時就入了黨的楊瑞雪,因大學里黨員的稀少,莫名地竟當上了支部書記。“當時沒想著當這個官,老想穿得漂亮點。”

  剛進大學,她就不顧校紀,偷偷溜出去看天安門,結果被系主任點名通報;

  大二時開始談戀愛,不僅在校園散步時被老師拿著手電追,回去晚了還會因宿舍女生的嫉妒被鎖在門外。

  “當時是班上第一個談,而且男朋友是學校風云人物。后來我才知道,別的宿舍第一個談戀愛的女生也會遭到這種‘禮遇’。后來當大家都戀愛了就沒事了,我們還經常在一起交流經驗。”

  在統一中山裝、灰頭土臉、別個卡子就時髦地不行了的年代里,楊瑞雪卻在民大校園里見到了藏族、蒙古族的女孩別具風情的大耳環,見到了維吾爾族女孩不用染的金發和天生藍藍的眼睛。20歲是個特別追求“不同”的年齡,楊瑞雪身上叛逆的種子,在民大飛快地生根發芽。在看到藝術學院的女孩子唇上鮮紅的色彩、艷麗的指甲和彎曲的長發后,楊瑞雪終于按捺不住,一狠心把頭發給燙了,抹上了劣質的雪花膏和口紅,引來一片驚訝和討伐。

  “抹那雪花膏,臉是白的,脖子還是黑的呢。”

  1978年的中國正處在社會變革之時,文革的陰影漸漸散去,各種新思潮涌入校園,那時的光景就如同冬天沉積的白雪即將褪去,明媚的陽光照射進來。楊瑞雪說,他們正好處在那個陽光照來、冰雪消退的夾縫里,一面看雪如何褪去,一面看陽光怎么照來,能清楚地感受到冰雪消融時一點一滴的變化。

  “開始大家都特蔑視我,但我從不逃避。沒過多久,我們班女生也都跑去燙頭發了。”楊瑞雪有點得意地笑。

  后來,整天穿黃球鞋、從部隊退伍的系主任干脆不點名批評了,直接以“抹紅嘴唇、燙頭發還談戀愛”的代號來稱呼這個叛逆而又引領時尚的女孩兒。

  在民大的食堂里,她喝到了人生中第一口啤酒,盡管紅紅地像醋;在民大對面的軍藝,她經常跑去看內部片,無非就是偶爾出現戀愛鏡頭的外國風靡電影;在民大的課堂上,她見到了交響樂家李德倫,話劇、音樂劇成了日后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每個人都是一段弧,剛好湊成一個圓圈的兩個人就是一對。在民大,她還幸運地找到了屬于她的另一半弧。

  緣分與經營合二為一,恩典才會長久

  這對京城文化界的賢伉儷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一句話: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也會有一個同樣成功的女人。楊瑞雪說,平日只要高峰回家吃,無論多忙,她都會親自下廚做晚餐。

  受當時“戀愛不準留京”政策的影響,楊瑞雪被分到了西北第二民院。從82年畢業到84年結婚,楊瑞雪和高峰一直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直到1985年楊瑞雪輾轉到了廊坊師專,才又走到了一起。掐指算算,從1980年參加留校生春節舞會走到一起至現在,不知不覺已快30年。

  開始的開始并非一見鐘情,反而是對歡喜冤家。

  新生風采大賽上,楊瑞雪見到剃著小平頭閉著眼睛沉醉于拉手風琴的高峰,心中暗暗地想,“這個男生可真會裝。”有次路過大禮堂,楊瑞雪無意看到高峰和一個女生在小樹林那聊天,心想高峰一定是在戀愛,招呼沒打扭身就走。誰知高峰卻在后面叫:

  “楊瑞雪,我今晚有電影票,你要一起看電影嗎?”

  “不看!”

  她笑得前俯后仰,說自己當時態度特別不好,不知為什么那么生氣,惡狠狠地扭頭就走。“后來證明他的確沒談戀愛,是和人家在說事情。”

  1980年的春節兩人都沒有回家,大家抱來一個磚頭錄音機跳老掉牙的舞蹈,舞會上還有許多小游戲。“高峰是組織者,他提前把很多謎底告訴了我。”那次,楊瑞雪得了很多猜謎獎。

  最終俘獲楊瑞雪芳心的,是兩個人骨子里一樣的反叛精神。“從那之后我對他的印象就好了,后來他請我看電影,我就去了。”

  楊瑞雪眼中的高峰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學習不太用功但讀了很多書,愛好文學、詩歌創作、寫劇本、詩朗誦,吉他、手風琴、長號樣樣精通。

  有緣千里來相會。他們雙雙來自寧夏銀川,卻在民大相識、相知、相愛。而且,同是回民的二人在生活習慣和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方面也極為相似,這段幸福的婚姻真的是冥冥之中定下的緣分。

  緣分天注定,長久靠經營。對此,楊瑞雪有著一套自己獨到的愛情經。

  “健康、和諧的夫妻關系是一種復雜的人文關系。”楊瑞雪舉例說,有的妻子婚后開始變得蓬頭垢面、不修邊幅,在家里齜牙咧嘴、大打出手,和初戀時判若兩人,“初戀的美好回憶雖然已經被時光打磨掉,但是還是要不斷地去尋找。”還有的妻子不給對方私人空間,強制為夫妻關系而非朋友關系,要把丈夫了解地一清二楚,“你會去翻朋友的錢包、查他的短信嗎?夫妻之間難道就不需要相互尊重且要有點隔膜嗎?”

  “我和高峰都很愛女兒,不會在她面前拌嘴、吵架,我們背后可以拌拌嘴,但在她面前,我們一直很和睦,沒有去破壞她的心靈。在家里我們也會穿家居服飾,在小節上很注意。”

  “我和高峰在一起就是手足情,和朋友一樣,也和兄妹一樣。你要尊重你的另一半,缺點也要包容。能糾正就糾正,不能就為他多做一些。當夫妻中囊括了戀人、朋友、親人、同事等各種角色時,你的夫妻關系就很有特色,很和平了。”楊瑞雪一臉坦誠。

  “我是人性化的社長,不是馬列主義老太太”

  “妻子、母親和社長這三種角色表面看是分離的,但是在精神層面又是統一的:你能當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就能做一個好社長。”社里大多數員工是男性,在楊瑞雪看來,在家里能和先生和平相處、互相尊重,在社里身上自然流露的精神素養,員工自然會喜歡。

  楊瑞雪會注意男員工的發型、頭皮屑,關注女員工的衣著服飾、甚至指甲油和衣服顏色的搭配。“我會告訴他們買什么洗發水去頭屑;說你的衣服很好看,但搭配的不合適;告訴她們穿藍衣服不能涂紅色指甲而應是淡紫色……”一年三百多天去社里,楊瑞雪從未不化妝、胡亂搭配衣服。自她到社里后,女員工都開始講究起來。“她們看我還會涂指甲油,剛開始還特吃驚。”在楊瑞雪看來,把生活上的東西帶到行政工作上,讓行政生活化,生活又有行政色彩,一切才會顯得有條理有秩序。

  “我最得意的不是我出了多少好書,而是我把員工從一開始的羞于見人培養成很出色的出版人。”

  民主法制出版社只有不到10個編輯,但是年產值卻能達到1.1個億。“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媽媽、大姐、朋友,在最開始帶著他們做業務,給他們最具體的幫助,帶著他們一點點成長。我的領導方法就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原子,你根據你的能量自己組合一個原子彈再爆發出來。”按照行規,她完全可以拿到社里的最高工資,但是去年她的工資只在社里排第五。“按照貢獻我拿最高工資不會有人批判我,但是我不愿意這樣做:在社里編輯部主任拿的最多,社長、總編靠后退。”

  生活仍在繼續,而楊瑞雪依舊在扮演著這些角色,忙碌、有序,偶爾也會顧此失彼。“把這些綜合素質放在每一個角色當中,在各種場合自然發揮,像幾位一體一樣,這樣就不累了。”

  許多人都很羨慕在各種角色中游刃有余的楊瑞雪,但是其間的每一步甘苦,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Tag: 補習 |
上門補習 |
補習介紹 |